标王 热搜: 玉米  复合肥  农药  有机肥  生物肥料  肥料    种子  花卉  棉花糖机 
郑州网站建设
1 / 2

玉米二点委夜蛾

日期:2012-04-26    点击:164    查看原图    全部展开
简介:









 
图库中心说明

二点委叶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于日本、朝鲜半岛、俄罗斯、欧洲等地。在国内,2005年我们课题组在栾城、正定发现,危害玉米苗茎基部的一种新害虫,经过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鉴定,确定为二点委夜蛾。这种虫子与黄地老虎、小地老虎有些相似,目前人们常说的地老虎治不住,经我们现场鉴定,实际上就是二点委夜蛾。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二点委夜蛾的形态特征,如何与黄地老虎、小地老虎区分:

一、形态特征

成虫:颜色大小:三种害虫都是褐色,二点委夜蛾灰褐色,最浅;黄地老虎淡褐色,次之;小地老虎暗褐色,最深。二点委夜蛾的成虫个体最小,体长约1公分多点(10-12mm),黄地老虎稍微大点,约1公分半或不足2公分(14-19mm),小地老虎也在1公分半以上,有时2公分以上(16-23mm)。特征:二点委夜蛾的环纹为一黑点,一个翅一个,共两个,比较明显,成为二点委叶蛾;它的肾纹小,有黑点组成的边缘,外侧中凹,有白点;翅外缘有一列黑点约7-8个,非常明显。黄地老虎,环纹、肾纹明显,均围以黑边,中央有暗褐色点;小地老虎翅的前端部分夹白特别明显;肾纹、环纹暗褐色,边缘黑色、肾纹外侧有1个尖朝外的三角形黑斑,非常明显。

老熟幼虫:颜色大小:颜色与成虫相仿,二点委夜蛾灰褐色;黄地老虎淡黄褐色;而小地老虎黄褐色。大小看,也是二点委夜蛾最小,体长20mm左右;黄地老虎较大,33~43mm;小地老虎最大,41~50mm。特征:腹部背面有两条灰白色纵带----侧背线,每节对称分布有4个白色中间有黑点的毛瘤;黄地老虎多皱纹,臀板具2大块黄褐色斑,中央纵断;而小地老虎体表粗糙,满布龟裂状皱纹和大小不等的黑色颗粒;臀板黄褐色,有2条深褐色纵带。

二、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症状

发生世代:二点委夜蛾在河北省中南部一年发生2代。成虫有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测,6月上旬至7月初出现第一高峰期——越冬代成虫高峰,产卵孵化出的幼虫在6月底至7月初危害我省中南部夏播玉米幼苗,是防控的关键时期;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出现第二高峰期——第一代成虫高峰,其幼虫咬断玉米次生根进行危害,但是,并不象第一代幼虫主要集中在玉米田;8月下旬~9月下旬仍可见蛾,但数量较少。

发生规律及危害特征:成虫昼伏夜出,白天隐藏在玉米下部叶背或土缝间,特别是麦秸下。飞翔高度1米左右,每次飞翔距离3~5米。成虫喜于麦套玉米田活动。卵多散产于玉米苗基部和附近土壤,卵期3~5天。孵化后的幼虫躲在玉米根际还田的碎麦秸下或2~5cm的表土层危害玉米苗,少则一株有虫1~5头,多则20头以上。在玉米3~5叶期蛀食玉米茎基部形成3~4毫米圆形或椭圆形孔洞,造成植株心叶萎蔫枯死;玉米8~10叶期,咬食玉米主根和次生根,造成倒伏,严重者枯死。田间幼虫虫龄不整齐,1-5龄幼虫同时存在,老熟幼虫在土中吐丝,将体旁土粒粘结成土室,并在其中化蛹。该虫在田间分布不均,喜聚集藏匿于麦秸和麦糠下,麦秸覆盖密度大地块发生较重。

三、二点委夜蛾放生情况及危害特点

河北省发生情况:2005年7月初发现该虫后,在保定的安新、邯郸的曲周、邢台巨鹿、隆尧、石家庄的正定、藁城、栾城等地调查,均发现该虫在部分夏玉米田普遍发生,主要以幼虫躲在玉米幼苗周围的碎麦秸下或在2-5cm的表土层,一般一株有虫1-2头,多的达10-20头。危害株率一般在1-5%,2006-2010年发生范围逐渐扩大,虫量逐渐增加,危害程度也在逐年加重,由原来的5%,提升到30%,2010年有的地块危害率达到了50%。但是,目前总的来说,该虫还属于局部发生型。

该虫被称为新发生的重大病虫害,是因为它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危害损失大:该虫主要钻蛀玉米心叶,破坏生长点,危害一株产量损失一株,危害率等于产量损失率。

群体积累快:一头雌虫能产卵300- 2000头,产卵量非常大;而且产卵期能持续1个月,时间有非常长,所以,群体积累非常快。

大面积适宜生态,造成暴发危害:该虫喜欢隐蔽、潮湿的生态环境,而近年来我省大面积小麦秸秆还田,为成虫隐蔽栖息、产卵的最佳环境,卵在麦秸下潮湿的土表孵化率非常高,是造成该虫暴发危害的关键。

田间1-5龄幼虫共存,影响防控效果。越冬代成虫从5月份开始到6月底,持续2个月,它们不断产卵,导致田间幼虫发育不整齐,1-5龄幼虫同时存在。低龄幼虫对药敏感性高,大龄幼虫就差。

在麦秸下隐蔽,药效难以保障:田间调查发现,同一块玉米田,没有麦秸覆盖处基本没有该虫危害,麦秸覆盖处成群幼虫危害,喷施杀虫剂或撒毒土等很难穿过厚厚的麦秸触杀害虫,防控难度非常大。

今年发生和危害特点:今年成虫蛾量大幅度增加,6月12日馆陶日诱蛾量达到1000?头,13日隆尧、临西日诱蛾量也达到1000?头,去年最高日诱蛾量仅有50头,增加了20倍。另外成虫出现更早,持续时间更长,据馆陶诱测,4月26日就有成虫,6月15日达到高峰,目前还有大量幼虫再持续;再者,今年小麦收获期推迟了4-5天,同期受害玉米苗更小,抵抗危害的能力更差,为此推测,发生危害将更重,特别提醒农民朋友加强防治,减少受害。

四、防治关键技术

1、生态防控——清除田间麦秸:二点委夜蛾成虫栖息在麦秸内,并产卵于麦秆上或麦秸下湿润的土表,孵化后危害玉米幼苗,为此,清除田间的麦秸就可以破坏二点委夜蛾的适宜的生态环境;另外,一旦发生幼虫危害,清洁田间麦秸后用药,可以大幅度提高用药效果。

2、灭杀成虫。向麦糠、麦秸较多,二点委夜蛾栖息、聚集的夏玉米田喷洒触杀类农药,如2.5%功夫菊酯、4.5%高效氯氰菊酯、30%乙酰甲胺磷乳油或48%的毒死蜱乳油1000—1500倍喷雾防治。

3、防治幼虫。用防治成虫的农药,任选一种,向夏玉米田均匀喷雾。亩喷药液要保证在50公斤以上,隔3—4天喷一次,连续防治3—4次。

3、毒饵毒砂。用90%晶体敌百虫、30%乙酰甲胺磷乳油或48%的毒死蜱乳油300—400毫升,兑适量水喷拌在3—3.5公斤麦麸上,于傍晚顺玉米垄撒施。或用80%滴滴畏300毫升,兑水2公斤,喷在25公斤细土或细砂上,于早晨顺玉米垄撒施。

注意:用过除草剂的玉米田,7天内不能使用有机磷,以防产生要害。

更多..推荐图库中心
 
0相关评论

[ 图库中心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新农业网
新农业网
新农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