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玉米  复合肥  农药  有机肥  生物肥料  肥料    种子  花卉  棉花糖机 
郑州网站建设
1 / 1

毒麦

日期:2012-04-13    点击:533    查看原图    全部展开
简介:









 
图库中心说明
 

【学名】Lolium temulentum L.

【英文名】Poison Ryegrass,Bearded Ryegrass.Darnel

【分类地位】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 ledoneae),莎草目(Cyperales),禾本科(Poaceae),黑麦草属(Lolium L.)。

【国外分布】原产欧洲,目前分布在韩国、日本、新加坡、菲律宾、印度、斯里兰卡、阿富汗、伊朗、伊拉克、黎巴嫩、约旦、以色列、土耳其;前苏联、波兰、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阿尔巴尼亚、希腊、埃及、突尼斯、摩洛哥、苏丹、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等。

【危害特点】有毒杂草,颖果内糊粉层寄生有毒麦菌(Stromatinia temulenta)的菌丝,它产生毒麦碱(c7H12N20),人、畜食后中毒,轻者引起头晕、昏迷、呕吐、痉挛等症;重者则会使中枢神经系统麻痹以致死亡。毒麦未成熟时或多雨潮湿季节收获的种子毒力最强。另外,毒麦生于麦田中,影响麦的产量和质量。受感染的麦田可以导致小麦减产6.7%~15.2%。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须根稀疏。幼茎部紫红色,后变成绿色;茎直立丛生,光滑无毛,坚硬,有3~4节,不易倒伏;株高50~l10cm,一般比小麦矮10~15cm。叶鞘疏松,大部分长于节间;叶舌长约lmm叶片长10~15cm,宽4~6mm。穗状花序狭窄,长10~15cm,穗轴节间长5~7(10)mm;两侧有轴沟,呈波浪形弯曲,着小穗8~19枚,互生;小穗有4~5小花,排成2列;第一颖缺,第二颖大,颖质地较硬,有5~9脉,长8~10ram(芒除外),宽1.5~2mm;稃片背向穗轴,外稃椭圆形,先端钝,质地薄,基盘较小,有5脉,第1外稃长约6mm,有长达1cm的芒自外稃顶端稍下处伸出,长达7~15mm左右;内稃片与外稃等长,脊上具有微纤毛。颖果被内、外稃紧包,紧贴于稃片内,不易剥落,长椭圆形,坚硬无光泽,呈灰褐色,长4~6mm,宽约2mm,腹沟较宽,背面平直而腹面中部隆起并多皱纹,千粒重约10~l3g。幼苗绿色,基部紫红色,胚芽鞘长1.5~1.8cm;第一真叶线形,长6.5~9.5cm,宽2~3mm,先端渐尖,光滑无毛,叶舌2裂,膜质;第二真叶具9条脉,叶舌呈环状。

【生物学特性】种子繁殖,幼苗或种子越冬。幼苗出土较小麦稍晚,抽穗、成熟比小麦略迟,熟后随颖片脱落。毒麦必须完全成熟,经过冬眠期后,才能充分发芽。在我国北方,毒麦4月末5月初出苗,比小麦晚2~3d,但出土后生长迅速;从播种到萌芽需5d;5月下旬抽穗,比小麦迟5d;成熟期在6月上旬,比小麦迟7~10d,全生育期约215d。毒麦发育的起点温度为9℃,有效积温为15.97℃,从播种到出苗活动积温为80℃。毒麦分蘖力较强,一般生有4~9个分蘖;毒麦每株平均产籽粒30~66粒,繁殖力都比小麦强2~3倍。

【传播途径】毒麦原产于欧洲,约于20世纪40年代由种子携带传人中国。其入侵途径可以由落在土壤里的籽粒传播,但是主要是混杂在小麦籽粒里。我国的毒麦,就是由进口粮食、引种混杂毒麦而传人。

【检测方法】产地调查应在小麦和毒麦的抽穗期,根据毒麦的穗部特征进行鉴别,记载有无毒麦发生和毒麦的混杂率。室内检验可对小麦进行抽样检查,每个样品不少于lkg,充分过5目和15目双层筛,仔细分检筛下物,按照毒麦籽粒特征进行鉴别,计算混杂率。毒麦近似种有:长芒毒麦(L.temulentum L.var.longiaristatum Parnell)、田毒麦(L. temulentum L.var.arvense Bab.)、细穗毒麦(亚麻毒麦)(L.remotum Schrank)、欧毒麦(波斯黑麦草)(L.persicumBoiss-erHoh.)、瑞士黑麦草(硬毒麦)(L.rigidum Gaud.)、黑麦草(L.perenne L.)、多花黑麦草(意大利黑麦草)(L.multiflorum Lam.)等。它们的区别有:

【检疫措施】 对进口粮食及种子(特别是进口小麦),要严格依法实施检疫。加强种子的管理及检疫,杜绝毒麦在调运过程中扩散传播。将从不同农产品所取的标准样量,每个样品不少于lkg,用5目和15目双层筛以回旋法重复过筛约1min,留第一层筛下物,称重,仔细分检筛下物。一旦发现毒麦必须依有关规定对该批农产品做除害处理;把疫情拒之门外;带有疫情的小麦不能下乡,不能做种用,在指定地点进行除害处理加工,下脚料一定要销毁。

【防治方法】 发生过毒麦的麦茬地,可与其他作物经过2年以上的轮作,可以防除毒麦。小麦落黄后,毒麦尚未完全变黄,植株较高,此时组织人工拔除,可收到良好效果。对留种用的小麦进行风选,要严格精选种子,可利用毒麦与小麦子实比重的不同将毒麦籽粒汰除。对田间苗期发生的毒麦,可用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按每667m2140g用量对水喷施,对毒麦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小麦播后芽前也可以用25%绿麦隆按每667m2300g,喷雾处理。燕麦畏(阿畏达)按有效成分每667m2150g,在小麦播后芽前使用,对毒麦的防效97.2%。

 

种名 花序 小穗数 小花数 芒长

mm 带稃子实

长mm 宽mm 厚mm 千粒重g

表9毒麦及同属种的花序、子实形状特征比较

毒麦 穗状 8-19 4-7 7-15 6-9 2-2.8 1.5-2.5 10-13

长芒毒麦 穗状 12-13 9-11 >15 7-9 2 2 9-10

田毒麦 穗状 13-15 7-8 约2.5 5-7 2-2.25 1.5-2.25 10-1l

细穗毒麦 穗状 3-20 4-8 O-10 3-5.5 1.5-2.2 1-1.5 3-4

欧毒麦 细长穗状 3-12 4-9 5~18 5-10 1.5-2 l-1.25 6-8

硬毒麦 细长穗状 2-20 2-10 O-10 5-6 1.5 0.75 1.75-2

黑麦草 细长穗状 5-35 6-10 0~8 4-5 1-1.5 O.5 2

多花黑麦草 细长穗状 5-38 10-20 >15 4-6 1-1.5 O.5 l.8-2.5

更多..推荐图库中心
 
0相关评论

[ 图库中心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新农业网
新农业网
新农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