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玉米  复合肥  农药  有机肥  生物肥料  肥料    种子  花卉  棉花糖机 
郑州网站建设
1 / 1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

日期:2012-04-13    点击:146    查看原图    全部展开
简介:









 
图库中心说明
13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我省各地积极做好小麦吸浆虫防控工作,以免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影响我省今年夏粮丰收。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隐蔽性极强的毁灭性害虫,一旦大面积发生,需要5至7年才能基本控制。据农业部门监测,今年我省小麦吸浆虫进入了新一轮爆发周期,预计全省发生面积730万亩,其中重发面积85万亩,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克服侥幸和麻痹思想,要把防控工作作为粮食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来抓,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加强虫情监测预报,强化防控宣传培训,坚持科学防控。农业部门要充实测报人员,增加监测网点,及时发布虫情动态预报;财政部门要优先安排虫情普查和测报经费;金融部门要增加支农贷款;农机部门要加大施药器械购置补贴力度;供销、石油部门要及时组织供应农药、药械、柴油等防治物资;工商等要加大药剂监管和执法检查;气象部门要及时提供气象服务。同时各地要组织专家和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切实搞好防控工作,确保夏粮丰收。

 

  “小麦吸浆虫”相关信息:

 

  一、发生特点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是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该虫从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或为害花器,造成秕粒、空壳,轻则减产20%~50%,重则达60%~90%,甚至颗粒无收,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该虫虫体小,为害隐蔽,不易发现,容易错过防治适期。

 

  近几年来,由于耕作制度、栽培方式以及小麦品种的变化,小麦吸浆虫明显回升,新的发生区不断出现,发生面积不断扩大,虫口密度急剧增加,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形成“老虫成新虫,小虫成大灾”的现象,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障碍因素之一。

 

  二、生活史和习性

  小麦吸浆虫一年发生一代,越冬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越冬,来年3月下旬小麦拔节期,破茧后升至3~10厘米土层内准备化蛹,4月中旬小麦孕穗期,幼虫陆续在约3厘米的土层中作土室化蛹,4月下旬小麦抽穗期成虫盛发,扬花灌浆期往往又与幼虫孵化期相吻合。成虫羽化当天即可交尾产卵,于傍晚6~9时选择抽穗而未扬花的麦穗产卵,已扬花的麦穗由于颖壳闭合,很少产卵。这种对小麦生育阶段有严格选择的产卵习性,常是构成同一地区田块和品种间危害有轻重之别的主要原因。幼虫孵化后从内外颖缝间侵入,贴附于子房或刚灌浆的麦粒上吸食浆液。15~20天发育成熟后,坠入土中,在6~10厘米深处经3~10天结圆茧(休眠体)越夏、越冬。

 

  三、影响发生的因素

  1.气候条件

 

  温度主要影响小麦吸浆虫发生期的迟早,而雨量或土壤湿度是影响发生数量的主导因素。4月中、下旬的雨量充沛,雨日多,常猖獗发生;降雨少,土壤干旱对土中幼虫活动不利,幼虫可重新结茧休眠,增加来年虫源数量。

 

  2.小麦品种和生育期

 

  小麦芒长、多刺、挺直,小穗排列整齐,颖壳厚,内外颖结合紧密或子粒表皮组织较厚的品种,具有明显的抗性。吸浆虫成虫产卵对小麦生育阶段也有严格的选择性。凡抽穗整齐,灌浆迅速、抽穗盛期与成虫盛发期不遇的品种受害轻;反之,则受害重。

 

  3.轮作与栽培措施

 

  旱作田、小麦连作和小麦与大豆轮作的麦田受害重,水旱轮作的地区受害轻;麦收后翻耕曝晒的麦田,则幼虫死亡率高;撒播田发生数量比条播田多,受害严重。

 

  4.土壤与地势

 

  小麦吸浆虫在壤土麦田比粘土和砂土麦田危害重;通常低地发生比坡地多,阴坡发生又比阳坡多;麦红吸浆虫适宜于酸性土壤,而麦黄吸浆虫适宜于碱性土壤。

 

  5.天敌

 

  小麦吸浆虫卵寄生蜂有宽腹姬小蜂(Tetrastichus sp.)、尖腹黑蜂(platygaster error Fitch),寄生率可达75%;幼虫期天敌有真菌寄生,致其死亡;捕食成虫的天敌有蚂蚁、蜘蛛、蓟马等。

 

  四、防治措施

  小麦吸浆虫的防治,除采用调整作物布局,实行轮作倒茬,避免小麦连作,麦茬耕翻曝晒等农业措施外,化学防治措施仍是重要的手段。

 

  1.播前土壤处理

 

  小麦播种前用毒土处理土壤,可兼治地下害虫和麦蜘蛛等。每亩用3%辛硫磷1.5千克或5%甲基异柳林颗粒剂1.5~2千克,掺细土30千克,拌和均匀后,撒于地表,边撒边耕,翻入土中,或耕后撒在垄头,并随撒随耙,可有效防治土壤中的幼虫。

 

  2.幼虫期防治

 

  3月下旬至4月上旬小麦拔节期,每亩用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1.5~2千克,3%甲拌磷颗粒剂2~2.5千克,3%辛硫磷颗粒剂1.5~2.5千克,分别拌细土20千克,均匀撒于麦垄间土表,结合锄地,将毒土混入表层,此期正值小麦吸浆虫开始上升活动,可大量杀灭幼虫,并可抑制成虫羽化。如果施药后结合灌水或遇降雨,效果更佳。

 

  3.蛹期防治

 

  蛹期是小麦吸浆虫防治的最关键时期。此期麦株已高,施药后要设法将麦叶上的药土弹落至地面。具体方法是:每亩用2.5%撒拌宁2.5千克,均匀拌细土20千克,或每亩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00毫升或50%辛硫磷乳油200毫升加水5千克拌细土25千克,撒入麦田,随即浇水或抢在雨前施下,能收到良好效果。

 

  4.成虫期防治

 

  此期是控制小麦吸浆虫危害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最难掌握有利防治时期的。因为一家一户种植,小麦品种不同,播期不一,抽穗扬花有早有晚,因此准确测报,是搞好成虫防治的关键。应掌握在小麦抽穗扬花初期,即成虫出土初期施药。每亩可选用呲虫啉10~15克或2.5%溴氰菊醋20~25毫升,或80%敌敌畏乳油,均匀加水15~20千克,进行低量喷雾。如施药后25小时内遇雨,要考虑进行补治。以上综合防治措施的防效可达95%以上。

更多..推荐图库中心
 
0相关评论

[ 图库中心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新农业网
新农业网
新农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