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化肥  化肥市场  农药    尿素价格  农药市场  棉花种植技术  甲醇价格,甲醇行情  京东县级服务中心  尿素价格行情 
郑州网站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资市场 » 种子市场 » 正文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新型种业体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2-18  浏览次数:313

  二、新型种业体系建设构想

  农科城提出加强政府引导和机制创新,调动各方积极性,集中要素,科学布局,从“良种创制、成果托管、技术交易、良种产业化”四大环节进行改革创新,探索新型种业体系建设路径。

  (一)探索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良种创制研究

  结合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以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要为依据,从项目立项开始进行资源整合,采取定向委托、招标和自主选题相结合的方式,稳定支持和适度竞争相结合,促进政府、产业、社会等资源的共同参与,同时约定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权益分配等相关事宜,注重国家、集体、个人三方的利益协调关系。

  以首都育种创新平台和北京种业创新联盟为基础,推进种质资源库建设和共享。加强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与商业化育种要素的有机衔接和相互促进,实现“育繁推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创新。探索科技创新要素向企业转移配置的激励机制,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种业科研投入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二)优化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建立成果验收登记和托管制度

  建立成果验收登记和托管制度。研究成果由农业、科技、经济等方面专家进行鉴定评价,在保护好知识产权的条件下,登记汇总后向社会公开发布,同时依据立项约定或成果所有者的意愿对成果进行托管。当前最关键的是通过政府助推、合同约定、市场运作的方式,培育高水平专业化的成果托管机构,促进成果高效转化。这种机制既要保证科技人员的贡献能够长期收益,又使科技人员从“全能人才”回归到依个人特长、意愿和事业要求,专心从事良种创制工作,他们既可以选择在科研院所从事公益性育种研究,也可以选择在新的种业企业中从事商业化育种工作。

  (三)强化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推动技术成果交易

  依托北京农科城投资有限公司和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等机构,搭建专业化的种业交易平台。采取企业主体、科研院校参与的方式,整体设计交易规则,探索新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加强种业科技成果(品种、技术、知识产权等)的价值评估和交易服务,推动科技成果价值化、商品化、股权化和产业化。完善种业风险投资机制,探索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机制、公平交易机制和收益分配等机制。

  (四)推动高通量平台共建共享,加速良种产业化

  以国家层面的“一城两区百园”农业科技产业促进体系为依托,构建高通量的种业成果转化共享平台,加快科技成果集成转化和应用。建设现代化种子生产基地,加快新品种培育和良种生产,促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支撑籽种产业高端发展。以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为手段,构建新型种业科技服务体系,支撑种业科技推广和全产业链创新创业。创建种业科技创新基金,探索建立商业化育种、股权激励和基金收益反哺科研等机制,促进种业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五)立足种业发展现状,分步构建新型种业体系

  基于我国种业科研和产业发展现实,新型种业体系建设应依据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产业环节,制定不同的工作重点。目前,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优势,稳定支持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同时积极提升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逐步培育企业成为种业创新主体。推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种业产业融合,实现由政府推动过渡到企业主体、科研院所参与的商业化育种模式,逐步建立“育繁推一体化”新型种业体系,为引领我国种业战略转型、壮大民族种业、提高种业国际竞争力、服务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链接:农科城实践探索案例

  案例1

  发挥科研院所创新优势,探索院企合作商业化育种新模式农科城玉米新品种开发联合体。

  政府推动,科技项目引导,促进北京市农科院与北京德农、山东登海等企业共同组建农科城玉米品种开发联合体,探索“企业需求、订单育种、联合开发、共拓市场”的商业化育种发展之路。按照市场机制、成果约定的原则,签订了京科968玉米新品种开发协议,由合作企业向院所支付品种权使用费2000万元,加快京科968玉米新品种在全国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案例2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探索产学研用结合新机制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

  积极探索种业产学研用结合新机制,本着“模式创新、优势互补、股权激励、利益共享”的原则,推动中种集团与北京市农科院合资成立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以股权投资为纽带(中种资金入股50.28%,农科院科技成果入股29.17%,小麦中心科研人员技术及资金入股20.55%),形成企业主体的“育繁推一体化”机制,加快杂交小麦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农科城将继续实践,努力为建设创新驱动的新型种业体系作出新贡献。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农业农资网无关。如无特殊注明均为本站(新农业农资网)原创,版权归新农业农资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地址.
 

 
0相关评论
 
热门话题
更多三农资讯
专业农业类网站建设 手机APP开发 小程序开发
推荐图文
更多三农行情
 
新农业网
新农业网
新农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