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玉米  种子  地沟油  野猪养殖  山东威海恒邦  化肥  化肥市场  尿素价格    农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信息 » 正文

“小麦种肥同播”开创种植业先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5-14  浏览次数:101
   在刚刚成功举行的茂施小麦种肥同播项目发布上,一直秉承“做示范、看效果”方式推广控释肥的茂施肥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试验,凭借“控得玖“”控得准”“俩控”控释肥产品和独创的“宽幅垂直分层小麦种肥同播技术”,成功破解了冬小麦一次性施肥的难题,其研发生产的控释肥料在冬小麦上采用一次性施肥技术初显成效,获得了多位行业领导的肯定,同时也吸引了300多名经销商的广泛关注,小麦种肥同播技术到底难在哪里?茂施肥业又是如何破解了这项技术难题,为此,中国新型肥料网记者采访了茂施肥业总经理钟成虎。

  小麦种肥同播难在哪里?
 
  所谓种肥同播就是指下播种同时施下或与种子拌混的肥料,最经济有效的施肥方法。它是在播种或移栽时,将肥料施于种子附近或与种子混播供给作物生长初期所需的养料。由于肥料直接施于种子附近,要严格控制用量和选择肥料品种,以免引起烧种、烂种,造成缺苗断垄。
 
  那么,小麦种肥同播技术到底存在哪些技术壁垒和难题?据悉,冬小麦生长周期长,对肥水的要求严格,氮磷钾等营养需求复杂。麦田一般多采用中期、后期追肥的方式补充营养,间断式补充营养,肥料使用量难以精确控制,营养挥发、流失严重,难以达到小麦生长的同步营养要求。”最难的是小麦的释放期要精准”钟成虎总经理深有体会地对记者说,他们首先要确定一亩地需要多少总氮,调整好速效氮与控释氮的最佳比例;然后考虑到不同生长期对氮的需求,因为在分蘖、返青前后、拔节、孕穗等不同生育期,氮的释放量与小麦的需求要吻合,要想做到释放期精准,这就涉及到同步营养的技术问题。
 
  种肥同播技术要克服干旱、低温环境对释放的影响,所以又涉及到施肥深度的问题。“在示范试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凡是施肥量达到35公斤以上的可以做到一次性施肥免追肥,但是小麦在长达240天的生育期里,受天气影响很大,在遇到干旱、低温等不利天气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因为传统的撒施或平行播肥施肥比较浅,肥料往往比较分散或停留在土壤的表层,受天气的影响较为严重,在低温干旱的时候就会不释放”,钟成虎总经理表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通过种肥同播技术,既要达到深度施肥,又要掌握好肥料与种子之间的最佳距离。
 
  产业技术升级  破解种肥同播难题
 
  那么如何才能破解小麦种肥同播目前存在的技术难题?钟成虎总经理表示,近几年,茂施肥业通过对产品、技术创新,有效解决了小麦种肥同播关键性技术难题。据钟成虎总经理介绍,2012年茂施肥业成立了攻关团队,考察了几个种肥同播机械设备企业,研发出小麦垂直分层的种肥同播技术,利用好的种肥同播配套技术,达到一定深度的集中施肥,让肥效更持久更稳定。对此,钟成虎总经理详细解释道,“我们采用的宽幅垂直分层技术,创造性地把肥料施于种子的下面八公分的深度,与种子处于一个垂直面,拉大了以往肥料置于土壤的深度,小麦根系刚好可以把肥料周围进行包围,从而实现了种肥的最佳空间耦合,最大化地发挥肥料的利用率,可满足一次性施肥,减少了两次化肥施入劳动,大大解放了老百姓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从本质上讲,“小麦垂直分层种肥同播技术“就是”小麦精准控释肥配方技术“+”小麦宽幅精播技术“+”小麦种肥最佳空间耦合技术”三种技术的结合。钟成虎总经理对小麦宽幅垂直分层种肥同播技术进行了解释,他表示这项技术是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以扩播幅、增行距、促匀播,近根集中施肥为核心,改密集条播为宽幅精播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扩大播幅,增加行距,可实现播量相对准确,子粒分布均匀,提高出苗整齐度,培育健壮个体,实现小麦平均高产5%~10%。同时该技术还能实现播种一次性带化肥,保证小麦一生养分需求。
 
  除了技术上的创新,茂施控释肥产品本身的控释作用在此也发挥了优势,“产品所含26个氮中控释氮高达16个,相对来说比常规肥对根系更安全。”钟成虎总经理认为控比缓相对重要,他们重点研发的控释肥中,控得玖是控16个氮,控得准是控18氮。在施肥总量与肥料配方上,他们主打的是26-15-8、28-15-8,同时含硼锌缓释微量元素,这两个配方是严格按照小麦对氮的需求规律设置的,26个氮里有10个速效氮、16个控释氮,速效氮占总氮比例的40%左右,主要是满足小麦越冬前对氮的需求。其中,有8个控释氮释放期为60天(国标检测方法,25摄氏度静水),主要满足小麦返青前后对氮的需求;另外8个控释氮释放期是80天,主要满足小麦孕穗期及后期氮的需求,在小麦适宜的温度下持续释放240天,可实现小麦全程一次性施肥免追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农业农资网无关。如无特殊注明均为本站(新农业农资网)原创,版权归新农业农资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地址.
 

 
0相关评论
 
热门话题
更多三农资讯
推荐图文
更多三农行情
 
新农业网
新农业网
新农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