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化肥  化肥市场  农药    尿素价格  农药市场  棉花种植技术  甲醇价格,甲醇行情  京东县级服务中心  尿素价格行情 
郑州网站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要闻 » 正文

新型肥料需担产业突围先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6-03  浏览次数:8
   近日,由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主办、中航化肥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五届全国新型肥料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市顺利召开。会议本着“创新、高效、环保”的理念,以“科技创新、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保护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为宗旨,围绕我国新型肥料技术创新与突破、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技术发展、施用技术与应用效果评价等方面开展学术研讨,来自相关部委及知名企业的200余名代表出席。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土肥处处长李荣、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主任王旭、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副主任商照聪、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白由路、秘书长赵秉强、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主任沈兵、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近30位专家做专题报告及会议座谈。 
 
 发展新型肥料,扭转化肥产业艰难格局 
 
 5月22日,在全国新型肥料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出示的数据,再一次让参会者看到了化肥产业的“责”与“难”。至2013年底,我国人口已经占到了世界人口的23%,有限的耕地上,粮食安全的压力不容忽略。同时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耕地施肥水平约446公斤/公顷,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0 公斤/公顷的4倍,2012年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约8%,化肥实际消费量占全球消费总量的33%。有限的耕地上,化肥过量施用的农业现状同样不言而喻。 
 
 同时,数据显示,随着化肥用量的增加,作物增产的边际效益在逐渐递减。上世纪50年代,粮食产量与肥料使用量的比为40∶1,而到2010年只有13∶1,期间,粮食产量增加2.6倍,化肥用量增加了11倍。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商照聪指出,发达国家已经走过化肥用量下降时段,中国未来十年必将面临拐点,化肥用量下降,PK产能过剩,行业“艰难”会成为阶段性课题。 
 
 理性的数据引起业界深刻思考。以测土配方为重点的科学施肥,方兴未艾。同时,在确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基础上,我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压力越来越大。而肥料作为粮食生产的基本保证,也在资源耗竭、产能过剩的危机中陷入产业困境。因此,如何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逐渐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肥料创新是产业进步的核心力量,方向是使我国肥料产业回归健康发展道路。化肥产业进入“拐点”期,“为肥料产业走出困难,应做些什么”? 在会上,郑州大学的侯翠红教授的呼吁再一次引起共鸣。把脉产业方向,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立足生态、环保、高效的化肥使命,我国肥料产业还需借“技术”力量走出产业困境,新型肥料需担当起引领行业发展的历史使命。 
 
 提高肥料利用率,技术创新是核心要素 
 
 “生态、环保、高效”是肥料产业发展的根本方向,而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需要新型肥料技术的支撑。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土肥处处长李荣认为,就肥料利用率而言,不再是科学施肥的问题,其已经逐渐演变成经济、生态问题,甚至是敏感的政治问题。因此,提高肥料利用率需从“合理的配方、改进施肥方式、改善肥料品质”三方面入手,而改进肥料品质是肥料技术创新的根本。 
 
 近年,我国肥料技术创新已渐成浪潮,在本次技术研讨会上看到,我国农学家们的积极努力推进了新型肥料技术创新成果的“百花齐放”。 
 
 华南农业大学廖宗文教授强调,由于我国水资源短缺,肥料产业形势严峻,只有发展新型水溶性肥料,才能扭转艰难格局。他说,新型水溶性肥料保水又保肥,旱季雨季皆有用,东南西北皆有用。 
 
 郑州大学许秀成教授认为,综合应用增值肥料、纳米增效剂、有机碳肥、缓控释肥,坚持全面平衡施肥等技术,一定能达成所期待的目标。郑州大学侯翠红教授说,中浓度、多营养、功能性复合肥有望接近日本提出的“理想的完全肥料”概念,争取做到一次施用,能供给作物当季所必需的全部养分;并含有抗旱、防寒、防倒伏及调节植物生长的物质;具有改良土壤,特别是改良下层土壤的作用。 
 
 此外,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秘书长赵秉强认为,推进中国化肥产业走质量替代数量的道路,新型肥料技术要做开路先锋。要充分重视化肥增值产业。他列举了增值尿素效果试验,在使用增效剂之后,作物平均增产9.6%,氮肥利用率平均提高7.9个百分点。赵秉强秘书长说化肥增值产业技术的目标是推动中国传统化肥增值改性,目前,肥料增值技术已大量应用于氮肥、磷铵与复合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农业农资网无关。如无特殊注明均为本站(新农业农资网)原创,版权归新农业农资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地址.
 

 
0相关评论
 
热门话题
更多三农资讯
专业农业类网站建设 手机APP开发 小程序开发
推荐图文
更多三农行情
 
新农业网
新农业网
新农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