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玉米  复合肥  农药  有机肥  生物肥料  肥料    种子  棉花糖机  花卉 
郑州网站建设
1 / 1

玉米茎腐病

日期:2012-04-26    点击:143    查看原图    全部展开
简介:









 
图库中心说明
中文名:玉米茎腐病

  别名:青枯病

  病原中文名:禾谷镰孢、串珠镰刀菌等

  病原拉丁学名: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F.moniliforme(Sheld.) S.et H.等

  病原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真菌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玉米

  主要为害部位:全株

  为害症状:

  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至蜡熟期进入显症高峰。从始见病叶至全株显症一般7天,短的1~3天,长的可持续15天。常见有3种类型。青枯型即典型症状或称急性型。叶片自下而上突然萎蔫,迅速枯死,叶片灰绿色、水烫状。田间80%以上病株呈青枯状,灌浆期后乳熟至蜡熟期症状明显。黄枯型又称慢性型。包括从上向下枯死和自下而上枯死两种,叶片逐渐变黄而死。该型多见于抗病品种,发病时期与青枯型相近。茎基局部软腐。湿腐型植株上部仍然青枝绿叶,一般不多见。

  病原形态特征:

  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称禾谷镰孢、F.moniliforme(Sheld.) S.et H.称串珠镰刀菌,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Fitzp.称瓜果腐霉和Pthium inflatum Matth称肿囊腐霉及Pythium graminicola称禾生腐霉菌。均属鞭毛菌亚门真菌。禾谷镰孢有性态为Gibberella zeae Schw.Petch.称玉蜀黍赤霉;串珠镰孢有性态为G.Ajikuroil (Saw.)Wr.称藤仓赤霉,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关于玉米茎腐病国外多认为是F.graminearum或F.moniliforme或Diplodia maydis等侵染引起的。中国农科院对采自北京、浙江、黑龙江等14省市508株青枯病株进行分离,腐霉菌出现频率为67.5%、镰刀菌为42.3%。我国有专家认为,该病的病原菌不同国家、同一国家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年份间存有较大差异,多数认为是禾谷镰孢和串珠镰孢及腐霉菌。河北、湖北、广西主要致病菌是串珠镰刀菌。陕西、吉林、河南以禾谷镰刀菌为主;山东系瓜果腐霉和禾谷镰刀菌复合侵染;北京、浙江为禾生腐霉和肿囊腐霉菌;黑龙江、内蒙古、吉林也分离到腐霉菌。上述几种病原菌均能产生果胶甲酯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其中禾生腐霉菌还能产生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在病菌侵染过程中,腐霉菌和镰刀菌产生的毒素和细胞壁降解酶起到重要作用,酶和毒素的相互作用可能构成了病菌的综合侵染力。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病是土传病害,且由多种寄生和半寄生性病原菌引起。病菌在种子上或土壤、肥料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带病种子和病残体是主要初侵染源,从根部伤口侵入。矮秆品种、早熟品种易染病。玉米抽雄期至成熟期高温、高湿是茎腐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条件。尤其是雨后骤晴,土壤湿度大,气温剧升,往往导致该病暴发成灾。适时晚播,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和良好的土壤透气性可减轻或延缓发病。在栽培因素中,氮、磷、钾合理施用能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性,尤其是氯化钾能减轻茎腐病的发生。对氮肥能影响茎腐病发生有不同看法。栽植过密及连作地发病重。人工打叶和玉米螟等为害均能加重发病。此外许多叶部、穗部和根部病害对茎腐病也具诱发作用。从病原来看禾谷镰刀菌在高湿、中湿、低湿条件下都能致病,高湿、中湿条件下发病率高。串珠镰刀菌在高湿条件不发病,而腐霉菌只在高湿条件下才发病。

  防治方法:

  在明确当地致病菌种类和主要发病规律后,以应用抗病品种为基础,配合药剂处理种子、调整茬口、适期晚播、合理密植、与矮秆作物间作、增施有机肥和硫酸钾肥、及时防治玉米螟等综防措施,可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和为害。(1)选用抗病自交系,培育抗病品种如辽宁的铁单8号,沈单7号,丹玉6号、13号、16号,连玉5号,农大40,中丹11号,017,3135,获白,沈5,武109,武117、7943,西单7号,陕单9号,沪单1号,陕8410、8411、8413,华玉2号,鲁单35、40,中原单8号,掖9302,掖单12号、13号、19号、52号,四单18、487,吉单118、122、133、141,郑单7号,唐玉1号,冀单29、30、33,西单2号,本玉11号、12号,鲁玉16号,西农11号等。(2)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根据土质、地势和肥力,667m2施优质农家肥3000~4000kg,纯氮13~15kg,如使用的品种不是抗病品种,667m2施硫酸钾8~10kg。如用秸秆沤肥待充分发酵后再施用,减少菌源。(3)扩大玉米、小麦、马铃薯等多种形式间作面积。(4)适期晚播。(5)与大豆、花生等作物轮作,合理密植,及时防治粘虫、玉米螟和地下害虫。(6)用种子重量4%的5%根保种衣剂拌种,效果很好。

  地理分布:全国普遍发生

更多..推荐图库中心
 
0相关评论

[ 图库中心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新农业网
新农业网
新农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