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玉米  种子  地沟油  野猪养殖  山东威海恒邦  化肥  化肥市场  尿素价格    农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要闻 » 正文

关于发展中药材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18  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浏览次数:93
(三)市场前景利好。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将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中药材产业作为我国的战略性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从国际环境看,中医理论和中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世界愈来愈广泛的认同。近年来,由于各种疑难杂症以及慢性疾病的蔓延、老年病的骤升、合成药品价格昂贵等原因,以及人们对化学合成药品副作用的深入认识,尤其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灾难,让西药束手无策,以天然资源为原料的中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和保健中愈来愈受到重视,集绿色、安全、预防、保健、治疗于一体的中药材产业正在成为世界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大量的中药材已进入保健品行列,制成了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中药材产业成为中国加入世贸后的受惠项目之一。中医药被世界公认为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以食药两用药材桔梗为例,现在每公斤收购价60元,是2009年价格的10倍。
 
(四)发展势头劲足。从全县范围来看,中药材经营正在向规模化、基地化、组织化、定单化方向发展。发挥关键作用的是有一批致力于中药材发展的队伍,这批队伍中有老药农,有发现中药材商机并具有投资能力的人,有敢为人先的创业者。他们大多有产业发展理念,重视技术,关注信息,了解市场。如近几年的亳州药交会,他们都自发参加,县康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从奎每年用于学习培训费用在1.5万元左右。他们中间有很多领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领农民群众闯市场,共同致富。全县现有中药材种植合作社11家,联结农民1000多户。现有基地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其中流转土地2000多亩,苗圃近千亩。县济善园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与李时珍医药集团签订药材种植基地合作协议,今年5种药材合同种植面积4000亩,逐步发展成为大型药业集团的原料基地。泄滩种植大户王昌同与民康制药合作多年,每年供应荆介50吨。原从事广告行业的龚万成弃商种药,投资100多万元,在大井坪村发展中药材桔梗、白术、重楼种苗基地400亩,发展态势良好。
 
三、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制约因素
 
建国以来,秭归县的中药材产业经历了高潮、低谷、重新洗牌再发展的阶段,在很长一个时期主要依靠民间力量自我发展,当前仍处于产业基础薄弱、市场定位模糊、科研技术滞后、生产经营无序,产业化发展刚刚起步的阶段。
 
(一)产业链条不够完备。秭归县中药材种植基地小而散,中药材从选种、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储存到深加工处于低水平,许多药农各自为政,大多是“会种什么就种什么”、“别人种什么我就种什么”,种植品种多而杂,生产盲目性大,产品与市场脱节。秭归县没有药品加工龙头企业,没有注册的中药材品牌,购销渠道不畅,中药材以卖原生药材为主,农户自产自销或被“散兵游勇”式收购,完整的产业链尚未形成,难以参与市场化的竞争与合作,难以抵御和承受市场风险,药农常陷入“有药无市”的怪圈,种植积极性被大大挫伤,严重制约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壮大。
 
(二)干群思想认识不足。干部群众对发展中药材产业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缺少调查和了解,片面地认为中药材产业项目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有畏难情绪,不敢开发,不愿开发。加之本地无龙头企业,营销商、种植大户少,示范引导作用不明显,政府倡导不多,没有生产技术,群众不敢大量种植。形成了干部怕承担责任,群众担心上当受骗的局面,中药材产业发展氛围不浓,徘徊不前。如楚畅等新举办的中药材合作社基本上都是先付给农户租地定金,免费发放种子肥料,实行保护价收购,农户试着种,被动发展。
 
(三)社会服务体系滞后。目前全县尚未建立健全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系列化服务体系,对中草药种植的种苗供给、种植管理培训、技术指导以及产品回收等都未达到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无中药材种植方面的人才,无技术服务机构,无行政监管部门,秭归中药材不能开展产地检验,一些地道中药材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再者,中药材产业在秭归县不是主导产业,基本没有政策性资金投入,一些刚刚起步的合作社和农户无力筹集更多的资金,在资金周转上存在较大困难,影响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和产品品质的提高。康源中药材合作社理事长郭从奎感慨地说:“要像发展脐橙产业一样发展中药材产业就好了。”
 
四、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对策建议
 
发展中药材产业必须立足现实条件,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有序引导,正确处理好生产与市场、产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以及发展生产与保护资源的关系,在发挥现有优势的基础上,像发展脐橙产业一样,着力培育新优势,实现新发展,确保全县“十二五”期末中药材面积达到5-10万亩,产值超过2亿元。
 
(一)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着力培育区域新优势。一是加快调整区域布局结构。根据资源特色、市场特点和产业特征,加快调整区域布局结构,逐步形成高、低两大药材产区。通过加强基地建设,扩大基地范围,放大示范效应,增加基地生产量,造就一批从事中药材种植的专业乡镇、专业村和专业大户。二是要调整区域内的品种结构。强化主导产业和主栽品种的地位,压缩零星品种,使品种结构相对统一。可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半高山和高山地带,重点发展天麻、杜仲、黄柏、厚朴、党参、防风、黄芪、当归、独活、黄莲等药材品种;在中、低山地区,重点发展荆芥、菊花、泽泻、桔梗、柴胡、半夏、枳壳、白术、瓜蒌、金银花等药材品种。重点发展地道药材、多年生药材和药食“两用”药材,这类药材需求量大、市场波动小,风险相对较小,市场竞争力强。三是抓好种子种苗基地建设。秭归县中药材种子种苗工作起步迟,相对滞后,要大力推进中药材种子种苗工程的实施,抓好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开发,加强品种引进、选育和推广,切实保护药材种群和种质资源,提高中药材内在质量,增强区域中药材的控制力和区位的优势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农业农资网无关。如无特殊注明均为本站(新农业农资网)原创,版权归新农业农资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地址.
 

 
0相关评论
 
热门话题
更多三农资讯
推荐图文
更多三农行情
 
新农业网
新农业网
新农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