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化肥  化肥市场  农药    尿素价格  农药市场  棉花种植技术  甲醇价格,甲醇行情  京东县级服务中心  尿素价格行情 
郑州网站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宏观聚焦 » 正文

我国农产品供给亟须新战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4-12  来源:农业网  浏览次数:59
由于中国资源环境约束增强,通过国内生产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潜力有限,而消费需求在人口增加、城镇化、膳食结构升级等因素推动下将呈现刚性增长。在资源环境刚性制约和消费需求刚性增长的共同作用下,未来中国农产品产需缺口将呈不断扩大趋势。
 
1、如何投资农产品行业
 
2、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入市场策略
 
3、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竞争格局构成
 
4、富硒农产品产品需求与市场规模
 
5、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发展趋势及行业潜力
 
6、农产品物流产业成功模式探讨
 
7、特色农产品行业发展战略分析
 
8、富硒农产品关键机遇及挑战
 
诚如美国前国家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所言:"粮食和能源,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软肋。粮食依赖进口将给中国经济资源造成紧张,也使中国更容易受到外部压力的打击。"
 
供给制约与需求增长困局
 
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均农业资源短缺,农业发展日益受到环境和资源的制约。首先是农业资源有限性的制约。未来用于农业的土地和水资源不仅不可能进一步增加,而且面临不断增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竞争而减少。其次是既有农业资源利用强度的制约。现有的农业发展模式已对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各种资源投入的边际效益已经很低,再通过进一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强度来提高农业生产量的空间有限。三是工业等非农部门污染造成的制约。由于许多工业污染毒性大、难以降解,对农业生产的制约更具刚性和持续的特征。工业化和城镇化造成的对农业资源特别是土地和水的污染直接影响到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四是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当前发展带来的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下,发展方式的转变、农业资源的休养修复以及对农业环境投入的增加,将进一步增加生产成本、制约国内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增长。
 
一、未来中国农产品需求必将刚性增长
 
从国际比较看,中国农产品消费需求增长有潜力有空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产品消费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人均主要农产品消费水平大幅提高,许多产品消费水平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中国人均食用油消费量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仍不到欧美消费水平的一半。人均食糖消费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较大幅度低于日韩,更远远低于欧美。人均肉类消费已经超过世界平均,也超了日本,但远低于欧美;肉类产品与水产品人均消费量合计仍低于日本。乳制品消费方面,中国人均消费水平仅为世界平均的1/3,更远不及欧美等传统乳制品消费大国。
 
从现实发展看,人口增长、膳食结构升级、精深加工业发展,将有力推动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增长。中国每年新增人口650万人,这将增加粮食消费300万吨、肉类40万吨。
 
目前,城镇和农村居民食品消费结构仍存在较大差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转移人口市民化将有力地推动我国食物消费结构升级,拉动油脂、肉、蛋、奶等食品消费的继续增长,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3年的调查,一个农村居民到城市来就业和生活,每天直接和间接消费的粮食将会增加20%。同时,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的发展以及非食用加工产品需求的增长将进一步拓展农产品用途,增加对农产品新的需求。因此,未来10年中国主要农产品需求仍将呈现刚性增长。农业部总经济师钱克明估计,从现在起到2020年,每年新增需求为:粮食1000万吨、肉类80万吨、食用油40万吨。
 
二、2020年中国重要农产品产需缺口相当于11亿亩耕地播种面积的产出
 
在资源环境刚性制约和消费需求刚性增长的共同作用下,未来中国农产品产需缺口将呈不断扩大趋势。鉴于生产能力向实际生产量的转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农业资源的使用在不同产品之间具有较强的替代性、产品的消费需求相互间也具有替代性,要准确预测未来农产品产需缺口特别是具体产品的产需缺口是十分困难的。机构不同、假设条件不同,选择的需求弹性不同,预测的结果就不同,特别是对具体产品的预测存在很大差异。
 
综合分析国际机构和国内有关部门的研究预测,未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需缺口折合的耕地播种面积呈增加趋势,不同预测的总体结果大致相同。基于当前生产和需求增长趋势,到2020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需缺口相当于10亿亩左右耕地播种面积的产出。
 
如果考虑到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农业环境问题治理项目实施的需要,到2020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需缺口将增加到相当于11亿亩耕地播种面积的产出。按耕地播种面积当量计算,我国主要农产品进口量占国内产量的比例将由目前的36%增加到45%,主要农产品自给率将由目前的74%下降到69%。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农业农资网无关。如无特殊注明均为本站(新农业农资网)原创,版权归新农业农资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地址.
 

 
0相关评论
 
热门话题
更多三农资讯
专业农业类网站建设 手机APP开发 小程序开发
推荐图文
更多三农行情
 
新农业网
新农业网
新农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