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化肥  化肥市场  农药    尿素价格  农药市场  棉花种植技术  甲醇价格,甲醇行情  京东县级服务中心  尿素价格行情 
郑州网站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宏观聚焦 » 正文

现代农业需要“新型农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5-31  浏览次数:42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农业最需要什么?人才!

    5月28日,在农资导报主办的“双联杯”首届全国新型农民擂台赛启动仪式上,“新型农民”成为与会领导和专家讨论的焦点。在逐渐深入的探讨中,当前农业生产形势,如何界定新型农民、怎样培育新型农民等问题一一被摆上桌面。记者在现场感受到,在“新型农民”日渐被热捧的今天,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亟须找准自己的定位。
 
    农业人才很重要
 
    专家们认为,当前农业生产形势迫切需要一大批掌握信息、掌握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新型农民”。
 
    “保证粮食安全需要‘新型农民’。”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斐能研究员表示,中国已是粮食净进口国,耕地面积有限而农村劳动力仍在减少,唯一的办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产。提高单产靠的是农民,这就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来科学种田、提高产量。
 
    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中国农户研究中心主任马骥也有同感。他表示,我国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仍难以完全实现粮食自给。培育“新型农民”、挖掘产量潜力的任务很紧迫。
 
    农业生产模式上发生的变化也在呼唤“新型农民”。北京中农信达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山认为,参考欧美、日韩的农业发展模式,最终农业生产仍需一家一户来解决。他分析到,一号文件发布后,我国农业合作社人群迅速增长,其中50%以上是房地产、工矿等其他行业进入的,这些力量推进了土地流转,但他们农业耕作和经营经验欠缺,这就需要大量“新型农民”来填补。另外,目前正在推进的种田大户和家庭农场式经营也将催生大量新型农民。
 
    “新型农民是《农资导报》最近几年关注的一个新热点。”中国化工报社副社长、农资导报总编辑张健秋认为,原因在于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阶段,城镇化让种田的人越来越少,文化素质越来越低,我们必须借助科技力量弥补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隐患,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
 
    农村劳动力较少有据可查。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建华对全国31个省市、23000个农户做出调查显示:在本乡镇就业的农民工当中,兼业人员(农闲务工农忙务农的人员)的比重已由2003年的52.1%降至去年的49.9%。比重减少的同时,农业劳动者,平均每年的务农时间已经由2003年的103天,降至72天。另据2011年对800多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结果:外出新生代农民工中,会干农活的仅占59.7%,其中将来愿意回家乡的占48.4%。而愿意回家乡的人群中,仅有占31%表示回农村愿意从事农业生产。
 
    对此,陈建华表示,在我国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现代化已成为了我们“四化”建设中的短板。他认为,培育新型农民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劳动者实行分工的必然需要。
 
    时代需要“新型农民”,政策也在鼓励“新型农民”。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第十个“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农业部去年也提出,要利用三年时间,培育10万新型农民。新型农民和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生力军。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农业农资网无关。如无特殊注明均为本站(新农业农资网)原创,版权归新农业农资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地址.
 

 
0相关评论
 
热门话题
更多三农资讯
专业农业类网站建设 手机APP开发 小程序开发
推荐图文
更多三农行情
 
新农业网
新农业网
新农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