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化肥  化肥市场  农药    尿素价格  农药市场  棉花种植技术  甲醇价格,甲醇行情  京东县级服务中心  尿素价格行情 
郑州网站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分析预测 » 正文

家庭农场收入不能低于在外打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09  来源:新浪财经  浏览次数:216
第二种观点,中国的农业生产成本太高,要大幅度降低成本,怎么降低?不少同志都认为,最重要的出路就是做农业的规模经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这样可以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因为大家看了农业发达国家,特别是新大陆地区的农产品主要出口国家,像美国,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南美洲阿根廷巴西澳大利亚,我们看看农场经营规模,真正生产粮豆1800亿亩,我们种现实不现实,中国还有这么多农民,让他们离开土地,干什么?这两个主张,确实都是针对了当前我们面临突出的问题,一个是价格水平没有竞争力,第二个就是农业生产成本过高。
 
无论增加进口在经济上,还是扩大规模确实能降低成本,主意都是对的,针对性都是很强的,但是必须考虑很现实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解决都面对最现实的问题,农民怎么办?这么多农民上哪里去,还能干什么,他们将来的生计怎么解决,必须结合这个问题。最近我们在和国际交流中,很多经济学家农业学家谈到,对于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农业政策不是一个单纯的产业政策,如果是一个单纯的产业政策,竞争都不去竞争,竞争不过别搞,农业的复杂性,尤其是人口大国的复杂性,你的农业政策必须考虑到你所拥有的两亿农民,他们的生存生计和发展,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产业的,引出的社会问题可能更多,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就显得非常的迫切。不是用一两个办法就可以把复杂的东西解决好。
 
比如关于农产品的竞争力的问题,坦率说420个国家和地区哪个国家有新大陆国家的农业资源禀赋,因此世界贸易成为经济全球化很重要的杠杆之后,我们国家考虑如何保护农业,保护过头,上算不上算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帐,你可以算进行结构调整,这方面需要多大的成本,我们得把这块算进去。这一段时间大家都知道美国在进行PPP的谈判,其中美国之外另外一个最大的经济体日本,就关系到美国让日本开发农产品市场,他敢吗?大家都知道日本的大米关税之高,这两年他平均关税率都在770%以上,你说他放开大米进口,整个农业可能就成灾,我们了解美国人没有人他真开放,就让他开放22.5万吨大米进入到日本市场,这22.5万吨还在谈,我说我们这么轻易把关税放开,把关税配额制度放开,敞开不让他进。
 
最近规模经营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能增加农民来自经营效率的这种收入,而不是主要靠补贴,也有这样的先例。我们现在农民的转移在工业化城镇化,农民转移到底到什么程度?不考虑这个问题,面对的问题更复杂,每年国家统计总局公布的常住人口的,每年提高一百分点,每年有1500万人,增加到新的城镇人口中间,去年城镇率达到54.77%。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户籍城镇化才只有37%-38%,目前统计的我们54.77这个城镇化率有18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和居住人口不对称。18个百分点,因此在我们国家有一个2.6的流动人口,这个流动人口有1亿7000万是农民工,也就是说差不多将近2000万农民家庭,你可以算帐,超过2亿来自农民的劳动力或农业人口,到现在多少人融入社会,和市民享受当地的公共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保障,没有多少。对于每一个刚才讲到2500多万农业人口在城里什么没得到,他的没法拔出来,他不敢扔下他的房,于是这给我们现阶段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规模经营带来很多问题。中国农民确实是非常关切,他们在他们实际情况下,努力推进产业。一方面我看到这些情况,可能我从事农业有自己的看法。
 
最近报纸,去年很多媒体,很多专家非常鼓励是工商资本下乡到农村资本,很多工商企业去了,但是今年我看到报道更多反映我们工商资本有能力拿地,无能力种,地拿下来,不知道咋种,跟那些西装革履谈起来,农民干的事我干不了,把地拿过来谁种?总经理会种地,公司白领会种地,都不会种,于是佣农民来种,他自己种地是他的,他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越是刮风下雨越往地跑,现在知道地租给你,是你的不是我的,我凭什么给你做。所以有能力拿地,无能力种。我说句实在话,解决对农业劳动力劳动的监督和劳动的计量问题,这个问题绝对是诺贝尔奖。没有人解决得了对农业的监督和计量的问题。但问题是他不行,这样说并不是说工商资本企业老板在农业中就没有作为,问题是你别去想种那个地,你帮农民销售,帮着农产品加工地帮农民干干不了的事,你大有可为,这样的成功率非常多,如果自己不会种地,那你种地是种不好,即使到2万亩家庭农场到美洲到澳大利亚去看也是自己种,中国农民在这种情况下努力寻求新的出路,农民就把土地流转给别人种。农业部统计去年底我们扭转的土地超过4亿,从这个角度去讲,大概要占到农民承包土地总量的30%以上。那你去算一下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我算过,大概是这个数量,跟转移出来的数量差不多,发生流转的农民家庭大概在6000万以上,有的全部转移,有的转移一部分。
 
这里的流转大体上有三种努力,一种是亲朋好友,我出去打工,我把地交给你,对扩大规模的效益有一定作用。第二种有些公司企业去了,认为我来种地,农民都能种我种不了,上万亩圈下来也有,圈下来,不搞非粮作物,如果不搞非农经营,很难赚得到钱,你去了转了一圈赔了一部分钱,真正在那儿坚持在土地上经营的公司企业数量越来越少。第三种是农民自己,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托管这种方法,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农民独创的经营办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地多的地方有地多的办法,地少的地方有地少的办法。我在黑龙江当过十年书记,在那儿种了十年地,我知道总体中国人少地多的地方,现在去看,黑龙江种水稻的收入不低。五常大部分,采取现代化机械化的办法统一经营,大概一亩水稻一年的纯收益在1100块钱,这个收益相当高,让农户自己种种不出来。黑龙江非水稻的地区,到齐齐哈尔的克山县搞到2400多农户把土地流转,总的土地总量5400多亩,但是真正在那儿种地是合作社加上雇佣的农业机械手种5万多亩,5万多亩年终每亩地给农民的分红在800块钱。一年一季在东北这样的地方,一亩800块钱,一户人家17、18、20亩地,不用种一年一万六七,看那个地方农业生产的工具理念操作方式,我敢说一句,包括全世界也没有,能达到这个水平。这是地多的,地少的地方同样,比如我是上海人,上海多少地,但是他的家庭农场也搞的红红火火,最早上海2007年在上海松江,大多数农民劳动力转移了,在农村的劳动力不到3%,不到4%,于是土地要流转,村组织乡镇组织想着办法土地集中,交给愿意种地能种好地的农民,有很复杂评选过程,一定要选出你能种好,才可以种。
 
家庭农场的规模我觉得也很有意思,2007年开始搞,平均每家农场的规模137、138亩这么一个规模,搞了七年,我去年去看,规模没扩大反而缩小,去年平均规模是117亩,我觉得非常奇怪,为什么?跟农民谈,跟乡镇领导谈,非常有道理。你看在松江这样的地方,如果种地不一定种粮食,这个地一年两季,一年一季水稻,一季小麦,两季的纯收入在800块钱左右,你可以算,将近120亩的地,正常情况两人种这点9万6,纯粹种粮的家庭农场平均夫妻两个人收入11万,11万是什么概念?11万一个劳动力的收入,大概50多岁的老两口,11块钱一个人5万5,因为住在家里菜自己都解决,你去看一下上海统计年鉴,城镇居民去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4万5,也就是说两个人种地可以收到7万,城镇两个人工作年收入9万,农民这就比城里不差,于是很多农民就开始考虑,我干嘛出去打工,我打工又要背井离乡,又要遭人白眼,家人管不上,我为什么打工,我不如回来种地。有竞争,规模就扩大不了,再缩小,收入下去没人干。实际找到一个均衡点,这个均衡点什么,就是让种粮的农民家庭农场的人均收入不低于外头打工,甚至不低于本市的城镇居民收入。
 
这个过程我觉得非常有意思,我前年去日本,日本在推进人地计划。日本面对的人地矛盾非常突出,现在还有200来万农民,问题每次见到日本的官员说,麻烦,为什么?他现在被称为农民的这些人,人均年龄超过67岁,还有几年干头,他要青年农民去种地,最基本得让他的收入不低,有一个目标非常明确,让未来的农民种地在平原地区种水稻,怎么定出20公顷。这个农民种了20公顷的稻田,他的年收入达到600日元,就是日本家庭平均收入,达到这个水平就可以了,600万合我们30万块钱,所以上海松江农民和基层干部考虑问题和日本想的差不多,到这个水平行了,因为中国人太多,地太少。我调查,为什么扩大不了,他们都各讲各的道理,农民讲的最好,主任你不想,你要有一千亩地,租给一个人让他一年收入100万,还是100亩地,建成10个家庭农场,让每个家庭农场收入都达到10万,这个问题已经超过经济领域,深深涉及到社会的公平正义。
 
正是在这个情况下,中国的规模经营非常有特点,你要去想新大陆国家,南非美洲澳大利亚,我估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因为把农民大规模的减少,跟美国说起来,我说美国现在200万的农民,他耕地比我们多,我们什么时候跟他一样少呢?于是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中国的规模经营要有自己的经济道路,这特殊的方式和道路,我讲了农民创造的入股的合作社出去托管,其中隐藏的一个含义,不要人多地少,采取一定的经营方式,可以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业装备,这一点是做得到。讲黑龙江农民种水稻很赚钱,因为他地多,我到黑龙江看到,他们号称1万6千亩地,稻田这么多不容易,不弄平水上不来。弄这么平拿什么办法?当时世界银行的行长,他去看过,他就很奇怪,这么大的稻田,怎么弄平,这块地1万6千亩,我们买了美国机器的,他觉得很奇怪,激光平地,激光平地是搞飞机场,中国农民好用,用上就好了,1万6千亩,30多户农民,一户农民在这里头将近都是400、500亩,就是20、30万块钱,他什么先进机器不能用,都能用。5万5千的农场,我跑到美国澳大利亚,我还没看过有这么大,5万5千亩地,但是我们那儿有,所以他世界上最先进的农业机器都能用。
 
松江这个农场,100来亩地怎么办?松江人有松江的办法,他也用世界上最好的农业机器,40户农民,这其中有7户农民农业机械水平想到高,就这7户农民成立一个农机合作社,那些农民不用买,我给你服务,这7个农户实际作业5000亩,现在麦收马上开始,麦收季节大家都看到的,一共组织50万,其中有30万要跨区作业,最大的跨区作业,我们冬小麦最早是河南省的南阳,麦收最晚就是黑龙江8月底。那边5月底,那边8月底才收,通过严密的组织方式,把黑龙江的粮食收割机通过火车运到南阳,你说这个农机效益多高,服务多少没有农机的农民,你买他干嘛,几亩地怎么现代化,通过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弥补了我们经营模式不足。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农业农资网无关。如无特殊注明均为本站(新农业农资网)原创,版权归新农业农资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地址.
 

 
0相关评论
 
热门话题
更多三农资讯
专业农业类网站建设 手机APP开发 小程序开发
推荐图文
更多三农行情
 
新农业网
新农业网
新农业网